|
|
|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gpk电子》共十九篇、六十五章,全文63000余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小编为招标采购业界同仁梳理了其中涉及政府采购、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政府购买服务、PPP等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一、关于政府采购 第五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明确提出,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发挥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四十六章“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三节“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明确提出,将更多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完善财政、融资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方面公平对待民办与公办机构。 二、关于招投标 第十九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四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明确提出,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破除招投标等领域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 三、关于公共资源交易 第二十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确提出,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四、关于政府购买服务 第四十六章“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二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明确提出,在育幼、养老等供需矛盾突出的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扩大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 保障提供普惠性规范性服务的各类机构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第三节“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明确提出,将更多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完善财政、融资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方面公平对待民办与公办机构。 第四十七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一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明确提出,促进平等就业,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扩大政府购买基层教育、医疗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规模。 第四十九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明确提出,以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为重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综合救助格局。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 第五十一章“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第三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明确提出,培育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 五、关于PPP 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第二节“拓展投资空间”明确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四十六章“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二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明确提出,在育幼、养老等供需矛盾突出的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扩大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保障提供普惠性规范性服务的各类机构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六、关于药品带量采购 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二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完普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 此外,第二十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三节“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明确提出,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完善竞争政策框架,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统筹做好增量审查与存量清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细则,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及做法。第四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与服务。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征信监管,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 |
|